郑相不受鱼与陶母拒鱼

发布时间:2009-06-17  浏览次数:978

 

郑国有个宰相很爱吃鱼,于是,有人给他送鱼。他都不接受。人问他:“你那么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不接受。如接受别人送的鱼,就会因此而失掉俸禄,就没有鱼吃了。我不接受馈赠而保住俸禄,就终身有鱼吃了。”这则故事见西汉刘向《新序节土》。 
   
郑相的不受鱼,只是为个人的长远利益打算。他的“不受”,是为“终身食鱼”。话说得实实在在,没有丝毫矫情,没有半句“我要清正廉洁”的豪言壮语。但是,他比起那些受贿而徇情枉法的贪官却明智得多。 
   
与这件事异曲同工的还有陶母的故事。《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载:陶侃青年时做鱼梁吏。这是管理鱼梁的小官。他曾经把一罐鱼干送给母亲。母亲并不因儿子如此孝敬而高兴,而是拒绝了。封好鱼干,她交给派来的人带还,并回信责备陶侃:“你当了官,把官府的东西送给我,这不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啊!” 
   
陶母忧虑什么?在她看来,虽然只是区区一罐鱼干,但这也是官府的。你把官府的东西拿来孝母,这不是贪污吗?贪污会有什么好下场吗?陶母不仅不接受鱼,反而写信教育儿子,这就为儿子筑了一道防腐墙,这是多么清醒的官吏家属!这个陶侃,西晋时任过广州刺史,东晋时任征西大将军,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勤政廉明,为后人所称赞。这与陶母在陶侃年轻做小吏时就促使他筑了防腐墙有关。 
   
我们可以推断,郑相考虑,是着眼长远利益,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你投我所好,知我嗜鱼而送鱼。你满足我的私欲,你必然要我用权力满足你的私欲,这不危险吗?陶母的忧虑,也是着眼长远利益,是为儿子的前程着想。 
往深处想,郑相不受鱼与陶母拒鱼,都不是出于什么崇高的思想境界,而是心存敬畏感,对法律的敬畏。害怕最终受到封建法律的制裁。人,手中一有权就不可避免地有了腐败的机会;人,从人性本身来说,都有腐败的倾向。问题是能否自律。而自律,有道德因素,更来自敬畏感。为官如此,为民也如此。你总得有所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