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反腐不是权力斗争的“纸牌屋”?

发布时间:2017-06-13  浏览次数:1246

为什么说反腐不是权力斗争的“纸牌屋”?


思响哥写在前面的话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四年多来,反腐成效显著,国内政治生态逐渐改善。然而,中国反腐败赢得国内外广泛赞誉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对反腐败进行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的杂音和噪音。

比如,反腐败的“权力斗争论”。


1、反腐败杂音:“权力斗争论”

有国内学者做了“反腐败的两难选择”的演讲,认为中国的反腐败并未真正对腐败分子形成威慑,因为“在现有政府的基础上”,反腐败“实际上很难实行”。由于反腐败可能造成“所有的官员人人自危”,因此要避免“反腐败可能变成权力斗争的工具”。

20159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西雅图进行国事访问时发表演讲,针对外媒提问,郑重宣告中国的反腐败“没有什么权力斗争,没有‘纸牌屋’”。在2016115日的中纪委新闻发布会上,有外媒记者以“纸牌屋”为噱头,质疑中国反腐败是权力斗争,是“政治工具”。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反腐是权力斗争”的论调“还很有些市场”。因此,需要对“权力斗争论”进行深入分析批判。

众所周知,《纸牌屋》(House of Cards)作为一部政治题材电视剧,主要讲述充斥着阴谋论以及暗箱操作的美国白宫的权力斗争故事。“纸牌屋”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政治关系的脆弱不堪;二是将政治等同于权力斗争。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决定了其国家政治就是代表不同利益的政党进行权力斗争的工具。因此,国外舆论以“纸牌屋”隐指中国反腐一方面是对中国的恶意污蔑和攻击,另一方面是“疑邻盗斧”,将自身的政治惯性思维生搬硬套到中国身上。就国内而言,将反腐败曲解为“权力斗争”,曲解为“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将被惩治的腐败官员解读为“站错了队”“跟错了人”。这种观点有的是囿于中外历史党争的有色眼镜,源于习惯性的权术思维,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有的则属于居心叵测的造谣和误导。

2、反腐败举措:“对自身开刀”是对“权力斗争论”的最好回应

所谓权力斗争,是指不同的政治权力主体为了一己私利而进行的争夺和斗争。但是,中国的反腐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自身的反腐败,是“对自身开刀”,是党的“自我净化”。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从“打老虎”到“拍苍蝇”再到“追逃”,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只要是以权谋私,都必须受到查处,接受严厉的追究和惩治。对于腐败案件和腐败分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全国“打虎”全覆盖,无关行业,不挑地点,不定指标,不设禁区。

在这其中,不存在“选择性反腐”,不存在“看人看地方下菜碟”,也不存在“谁是谁的人”的问题,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真正做到了“一碗水端平”。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是党代表人民惩治党内以权谋私者,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是“对自身开刀”。

毋庸讳言,为了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党内存在着正常的思想斗争,但是这种斗争的目的在于维护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了更好地履行自我使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与“权力斗争”有着本质的不同。当下我党内部的斗争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思想认识,其二是旗帜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内部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集中表现为违反政治纪律、破坏政治规矩、触犯党纪国法以及消极腐败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巡视发现的问题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在违反政治纪律、破坏政治规矩,违反党章要求、无视组织原则,违反廉洁纪律、寻租腐败严重,‘四风’屡禁不绝、顶风违纪多发。”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任由其蔓延,后果不堪设想。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全党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教育等教育活动,其实质是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所谓的“权力斗争”没有任何关系。

3、反腐败成绩单:“权力斗争论”的破产

事实胜于雄辩。自十八大以来的四年多时间里,我们党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打虎、拍蝇、猎狐”,猛药去疴刮骨疗毒。反腐败取得了重大成效,政治生态不断净化,向人民群众呈交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四年多以来,我们党依法依纪反腐,任何腐败分子的被惩治和任何腐败案件的被查处,都以铁一般的违法违纪的客观事实为依据,经得起法律、时间以及人心的考验,与“权力斗争论”扯不上任何关系。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也显示,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赢得了中国人民的高度拥护和支持。2015年,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5%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人民群众的满意、拥护和支持更有力地说明了反腐败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所谓“反腐败权力斗争论”纯属无稽之谈。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及“人民论坛网”微信公号(rmltwz

作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冯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