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新闻报道,为反腐助力添柴

发布时间:2017-04-26  浏览次数:

新闻报道,为反腐助力添柴


  能在第一时间从官方媒体看到“打虎”新闻,无疑是近年来反腐败斗争的一大亮点和显著变化。

  作为老新闻工作者,真切感受是:一是当事人“接受调查”事实的发生,与信息发布时间几乎同步。上午在开会,中午被带离,下午发新闻,这种情况不少。二是通报和批评的典型案例,在相关范围均列有当事人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毫不含糊其词。三是回应社会关切,越是大案要案,披露越及时越充分。四是用事实说话,无论是电视专题片还是报纸、网站专题报道,都不避讳让当事人现身说法。五是不回避尖锐话题,以理服人,态度鲜明。

  如何处理反腐败新闻报道?我们曾经纠结了多年,尝试了多年,有经验也有教训。比如,当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时,就给谣言传播留下空间。“大道不通,小道横行”,其破坏力显而易见。又如,案件披露应与舆论引导相协调,倘若放弃话语权,就等于把舆论制高点拱手让人,任由别人“添枝加叶”、借题发挥。

  新闻报道与反腐败斗争的关系是一篇大文章,三言两语说不太清楚。但是,从这几年反腐败新闻报道实践来看,确有很多感悟和收获。

  会不会因为披露腐败案件造成负面影响?这是长期以来的最大心理障碍。一个时期以来,党风不正、干部为政不廉,积累了大量问题。少数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贪污腐败、违纪违法,这些无疑对党的事业和形象造成很大伤害。其实,对这些问题党员干部和老百姓心知肚明。

  用唯物主义观点看,人们对反腐败情势的认知,首先来自客观现实。这是第一性的,不会因报道与不报道而有所改变。基于这种认识,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顾虑丑闻外扬而有意躲闪甚至隐瞒,其实是很不明智的。经验告诉我们,刻意回避有时比问题本身更糟糕。

  会不会因主动发声、观点多样而造成思想混乱?这又是一大“心障”。主流媒体对贪腐大案要案评论要十分谨慎,确保导向服从大局,这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不应该是畏首畏尾甚至推诿塞责的理由。

  腐败案件所形成的影响往往是复杂多样的——如何看待鲸吞的巨量财富,看待奢靡的纸醉金迷,看待两面的分裂人格,看待成窝的社会蛀虫……对善良的老百姓来说,多是对心灵底线的冲击,由此产生的愤怒、郁闷、失望、困惑、迷惘等情绪是自然的。新闻报道的价值,媒体存在的意义,也正在于回应关切、引导舆论、纾解情绪的社会需求。

  揭露和惩办贪腐大案,包含的经验与教训往往相互交织。既可以从正风肃纪的成就和力量方面加以阐发,也可以从“形势依然严峻”的角度加以分析。对这些问题,不说不议不评不论,不等于自然而然地被化解了;恰恰相反,越是在这个时候,主流媒体越需要站出来发声:分析原因,揭示本质,解读政策,提出对策,努力给出一个比较全面、比较理性、比较客观的观察思考问题的路径。

  这几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摧枯拉朽,形成强势。其广度、深度、力度,令人振奋;其威慑、教育、引领效应,让人信服。这些,正是通过各种新闻报道和宣教活动,使影响得以成倍扩大,舆论环境正面、向好。党员干部和老百姓看到了反腐败斗争紧迫、尖锐和复杂,“不能输、输不起”,须臾不可松懈。但同样也看到,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依然是社会主流,是党心民心所向;看到共产党反腐承诺是郑重的,说到就能做到;看到不论怎样的权势和高官,在党纪国法面前,统统不堪一击;看到纵然时代巨变,“伸手必被捉”的铁律依然不可移易;看到贪婪欲望和侥幸心理是人生最大悲剧……

  人们有理由期待,新闻报道为全面从严治党再注力量、再添柴薪。(米博华)(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7-04-26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