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江西史鉴 | “清操自励”——王潜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4-18  浏览次数:10

    王潜,字澄渊,江西安福人,明朝天顺三年(1459年)举人。

  在考中举人后,王潜参加进士科考试,没有考中,他无意蹉跎于科场,便以举人的身份去吏部求职。按照明朝的制度,举人授官,只能去偏远地方的下等县做县令,于是王潜被授予四川梓潼县令一职。梓潼“东倚梓林,西枕潼水”,县内几乎全是山林,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人烟稀少,百姓生活极度困难。王潜到任后,并没有因为梓潼险恶的地理环境而懈怠,而是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改善梓潼百姓的民生,增加梓潼百姓的生活收入。他尤擅于处理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能够按照各个不同民族的风俗来处理相关的争端,他的做法,得到了山间部族的认可和尊重。在他的努力下,梓潼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因在梓潼的良好表现,任期满了以后,王潜被升任为云南禄劝州知州。朝廷之所以调王潜去禄劝,是因为禄劝州多彝族,朝廷希望能有一个擅长处理民族关系的能臣去管理,因而选中了在梓潼将各个民族管理得井井有条的王潜。王潜到任后,积极走访彝族部落,寻访他们的所需所求,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他们打成了一片。王潜在任期间禄劝州没有爆发什么骚乱,彝族百姓很是信服王潜的为人。 

  后王潜升任为荆州府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职,掌管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抚绥民夷等事宜。荆州乃是历史名城,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从云南的禄劝调任到荆州,是朝廷对王潜勤于政事的认可。调任到荆州后,王潜依然勤勤恳恳,将他的心血花在政事之上,用他的智慧提高行政事务的效率。 

  王潜一生历任多个职位,他都勤于政事,践行清正廉洁的为官理念,“所至清操自励”。每当发放俸禄后,他留下够自己一家人开销的钱,其他的钱全部捐出来给那些孤寡无依的穷人。虽然为官多年,但他家里面除了几卷诗书,没存下什么钱财,“居官二十年,家无少积蓄”。致仕归家后,王潜开门授徒,讲学于乡里,授道于诸生之中,优游不迫。他授学仅收取微薄的束脩,乡人只要有意,都可以前来听讲。据载,他每天只喝着淡粥度日,“饘粥仅可免饥”。 

        来源:江西省纪委省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