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述评之一
八项规定,凝聚起历史性变革力量
本刊记者 师长青 余哲西
一记妙手,收力挽狂澜之效;砥砺前行,万里关山终成身后风景。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兹而始,一场涤荡神州的改进作风大潮逐渐涌起,给全党全社会注入崭新气象;这块厚植执政之基的巨石,成为历史跃升的有力支点,带来“改变中国”的磅礴力量。
五年持之以恒,“八项规定”散发出惊人魅力,推动历史性变革,有人因此联想到1935年1月贵州遵义子尹路一栋楼房里发生的故事。五年风云激荡,“八项规定”引领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在我们党96年峥嵘岁月里,写就又一段波澜壮阔的恢宏篇章。
顺应时代,彰显定力,“小切口”引来全面从严大变局
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节点,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手中。
此时,距第一个百年目标不到8年,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未如此之近。同时,更加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前所未有的管党治党压力,一系列矛盾、问题和挑战,摆在新的“赶考者”面前。
如何破题,怎样开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使命担当、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入手,出台“八项规定”,迈出实现“打铁还需自身硬”、锻造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一步。
言出必行,踏石留印。2012年12月7日,“八项规定”出台第3天,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深圳考察,沿途不封路、不清场,没有欢迎横幅、不要层层陪同,不住高档酒店、全程吃自助餐,让人感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
五年来,从北国哨所到南海边陲,从参观考察到座谈调研,总书记轻车简从、严守标准,不折不扣执行“八项规定”,以上率下,示范引领,生动诠释着“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上有标杆,下必随行。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坚决看齐、及时跟进,主动扛起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实施细则、加强督查考核、进行约谈问责,在上下同心、齐抓共管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兑现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改进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既作表率、也交任务,既指方向、又教方法:“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就是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实践有指南,脚下有力量。五年来,从“严禁用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到“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再到“严禁用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具体问题抓起,一件件“小事”划清“公”“私”界限、尽显“真管真严”,穿透“四风”顽固屏障、掘出作风建设纵深。
“从点滴做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抓,坚持数年,必见成效。”2013年中秋前夕,王岐山同志赴天津考察,要求抓住中秋国庆重要节点,刹住公款送礼、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2014年五一端午前夕,中央纪委驻会副书记分赴七地考察调研,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工作进行督导……五年来,作风建设抓住节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驰而不息,在“长管长严”中推动作风建设坚定前行。
有严纠才有深治。2013年底,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被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降为正局级,成为首位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被处理的省部级干部。截至2017年6月30日,这一数字已增加到22人。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查处相关问题17.61万起,处理党员干部23.86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78万人。敢管敢严、违者必究,“八项规定”成为真正的“铁规”。
曝光是最好的震慑。自2013年3月中央纪委第一次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后,“点名道姓、公开曝光”便成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利器。截至今年5月底,中央纪委共通报曝光31批次、167起典型问题案例,有力营造了“人人喊打”的氛围,增强了正风肃纪的震慑效果。
五年来,“八项规定”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以量的积累促成质的变化,成就作风建设漭漭大潮,实现了党内正气上升、社会风气上扬。抓重点带全面、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越往后执纪越严、在坚持中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许多生动实践,逐步升华发展成为管党治党的有效方法,引领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最终凝铸成管党治党全面从严的宏大格局。
站位人心向背,突出人民至上,以党的作风正赢得民心顺
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后果就严重了”……从习近平总书记深刻的话语中,不难体会出,出台“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着眼的正是人心向背。
风雨如晦90余载,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以独有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时光荏苒,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员干部有了更好为人民服务的基础和条件。然而有的人却逐渐淡忘了入党时的初心本意,丢掉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那个大官经常来,他每次来我们都很反感,每次都让我们下班很晚。”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常去一家名叫“品云座”的私人会所大吃大喝,连服务人员都怨声载道。
“过去乡干部经常到村里来了解民情,村民家里的狗都认识了,来了也不咬,现在却常年见不到。”一位读者给《人民日报》写信,表达对某些基层干部严重脱离群众的不满……
对于不正之风,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最终必然失掉民心,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民有所呼,党有所应。五年来,党中央锲而不舍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横亘在党和人民之间的那堵墙渐渐打通。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周年之际,在新华社组织开展的一项社会调查上,针对“改善最为明显的官场陋习”,有69.1%的受访者把“票”投给了“公款吃喝、挥霍浪费”,可见“八项规定”效果之立竿见影。如今五年过去,变化更为可观。
“2016年内蒙古各盟市党委、政府领导同志赴基层调研平均56.6次、67.2天”“江西‘三公’经费支出连续4年大幅下降,年均下降14.28%”“浙江西湖周边30家会所全部转型面向公众开放”……文山会海少了、下基层调研多了,接待应酬少了、为民服务多了,政府花的钱少了、百姓得实惠多了,人民群众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
五年实践,试出了人心向背!“八项规定”唤回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唤回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唤回了共产党员的初心,难怪人民群众竖起了大拇指:“亲民爱民的共产党回来了!”
五年实践,见证了正道沧桑!我们党用一点一滴的转变,消除了“一阵风”的顾虑,消除了“做不到”的质疑,以作风建设这张亮丽名片,兑现了自己的庄严承诺,让一个大大的“信”字在人民群众心中矗立:“共产党是说到做到的、是认真办事的、是能办成事的!”
刀刃向内,除弊革新,以巨大勇气扭转历史轨迹
“我们一定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享乐奢靡等不正之风,与腐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伴而生,如果任由其愈演愈烈,纵使万丈高楼,倒下也不过顷刻之间。
曾经有这么一则故事:原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掌握最高权力以后,兴高采烈地把老母亲从乡下接到莫斯科,骄傲地展示自己的豪华别墅、名贵家具。老太太说,“孩子啊,这一切好是好,但共产党来了怎么办?”
这一问多么发人深省。有着九十余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不是没有过辉煌,但由于自身蜕化变质,党内享乐奢靡不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日盛,最终被历史的大潮所吞噬,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不唯苏联如此,古今中外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回望历代中国封建王朝,风气一旦开始败坏,无不是愈演愈烈,最终尽失民心、导致人亡政息。
历史循环往复,在这看似打不破的规律面前,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有力回答。
严管铺张浪费、叫停政绩工程、移除文山会海,破除形式主义的“客里空”,打掉官僚主义的特权感,抑制享乐主义的庸懒散,狠刹铺张挥霍的奢靡风……以“八项规定”为开端,党中央打出一整套科学严密的组合拳,以坚定决心、坚强定力和雷霆举措,扭转不正之风蔓延之势,改变党内的政治生态,净化整个社会的风气。
清风扑面而来,变化有目共睹。五年里,减少了舌尖上的浪费,刹住了车轮上的腐败,压下了楼堂馆所的豪华,涤荡了会所里的歪风,驱散了醉醺醺、昏沉沉、轻飘飘的“官场雾霾”……有群众感叹,“没想到变化来得这么快这么明显”。
五年坚持,有力的实践向世人证明,在中国共产党这里,没有什么“积重难返”,也没有什么“痼疾顽瘴”。五年磨砺,好的传统藉由“八项规定”,在继承中发扬、在赓续中发展,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面貌,再次展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到访延安所断言的“兴国之光”。
96年征程,历经几多风雨坎坷。有学者说,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内在抗体”,总是能够战胜各种“致命病毒”。
这个“抗体”,就是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和直面问题的勇气担当,从“八项规定”切入,深入正风反腐、强化党内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标本兼治全面从严治党,在提高党的“四自”能力上作出新的有力探索,引领党的建设迈向新境界。
拥有如大海般的自我调节和净化的能力,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厚植党的执政之基,这是我们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根本保证。
着眼使命担当,推动实干苦干,为伟大复兴铸就磅礴力量
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所作的论述,深刻阐明了干部作风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正确方向。
从理念到行动,从蓝图到现实,离不开中央政令畅通,要依靠实干和担当。
“注意发现和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仅仅当作口号等突出问题,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作出针对性部署,坚决清除中央决策落实的“拦路虎”、阻击苦干实干的“天敌”。这是作风建设的延续和深化。
抓“深”做“实”,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天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全市共查处有关问题193个,处理321人;2016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对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力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累计处理65家单位、254名责任人员;湖北省今年通过电视问政专栏《党风政风前哨》曝光18起不担当不作为典型问题。
……
在山西,随着纠治“四风”的不断延续和深入,党员干部普遍感到从文山会海、虚话套话等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有1.4万名干部被选派入驻4580户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了8000余个问题。
见木知春。放眼全党全国,党员干部花架子少了、干实事多了,离特权远了、离群众近了,政府部门间推诿扯皮的少了、跨前一步主动服务多了,畏首畏尾、敷衍塞责之风逐渐成为“过去时”,鼓励担当、崇尚作为的良好政治生态逐渐形成。
良好作风,是应对挑战、攻坚克难的坚实保障。五年来,无论是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骨头”,还是打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无论是推进简政放权,还是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广大党员干部昂扬起苦干实干的精气神,为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党风正则民风淳。五年来,公款吃喝日趋没落,民间“光盘行动”风生水起;干部戒除了奢靡,勤俭节约文化传统回归的脚步也骤然加快;领导干部对工商业者既亲且清,企业家则积极摒弃“潜规则”;党员满怀激情扑下身子为民实干,群众信心十足地紧紧跟上来……《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我们的社会,正气上扬、浊气下降,理性增强、戾气渐消,崇清尚俭、崇德向善、崇实守法的新风尚正在生长,人们的信心足了、干劲大了。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八项规定”引领作风建设,凝聚党心民心,聚起清风正气,为 “中国号”巨轮提供着无形而有质、磅礴而持久的作风力量;“八项规定”引领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把我们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13亿人民紧紧跟随中国共产党,向着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断胜利远航!
系列述评之二
以坚定决心严抓狠治
本刊记者 黄武
“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言必信,行必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位人心向背、着眼使命担当,向党内存在的“四风”等突出问题果断亮剑,以坚定的决心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践行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
有诺必践,人民至上——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民有所呼,党有所应。
一段时间以来,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为强烈。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此为切入口,我们党发力作风建设、破题从严管党治党。
说到就要做到,承诺就要兑现。“抓作风建设,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三天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深圳考察,不封路、不清场,没有地毯、没有鲜花,没有列队欢迎的人群和横幅……总书记务实亲和、平易近人的作风为全党树立起改进作风的标杆。
从总书记做起,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五年来,从深入基层调研轻车简从、戒奢尚俭,到主持座谈会不念稿子、听直言、讲实话,从带头规范生活待遇,到带头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领导同志始终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全党贯彻落实。
“我们抓整治‘四风’就是起徙木立信的作用,抓就真抓,一抓到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正是全党上下扭住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放,着力解决“四风”等突出问题的真实写照。
铁规发力,禁令生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个看似细小的切口,破开了祛除顽瘴、治愈痼疾的有效纵深;这颗看似微小的种子,结出了清正廉洁、为民务实的丰硕果实;这曲简洁有力的序曲,奏响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宏大篇章。
短短五年,全党上下齐心协力,党风政风为之一新。有诺必践,唤回信心。五年来,我们党以作风建设这张亮丽名片,试出了人心向背。2016年底,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以上领导干部和普通干部,八成以上城乡居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比2012年分别提高9.9、21.3、10.2个百分点。一个大大的“信”字,已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高高矗立。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锤接着一锤敲,脚踏实地把既定目标变为现实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对加强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几年来的生动实践表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确确实实成为新时期加强作风建设的鲜明特征,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在管党治党上“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坚强决心和坚决态度。
五年来,党中央动真碰硬、常抓不懈,让“八项规定”淬炼为名副其实的“铁规”。上至省部级干部,下至乡科级、村干部,无论是一餐饭一顿酒还是一条烟,不管违规资金高达数万元还是小到数百元,凡是触碰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红线,违者必纠。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61万起,处理党员干部23.86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78万人。数字背后,尽显党中央“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决心。
铁面执纪、一寸不让。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明察暗访、专项整治等多种手段,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坚决亮剑。比如,北京市对“为官不为”、“为官乱为”进行专项治理,截至目前已立案74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问责849人;河南省纪委累计组织暗访214次,直接发现问题线索1898个……雷霆手段形成高压态势,坚决铲除党内歪风邪气。
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从严查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等“老问题”,到对打折扣、搞变通的隐形“四风”坚决扫除;从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列入执纪审查重点,到深挖细查巡视巡察、信访举报、社会案件中发生的“四风”问题线索;从狠刹享乐奢靡之风,到强调注意发现和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等问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有力推动党风政风全面好转。
态度坚决、立场坚定,措施得当、成效显著。在一系列科学严密的组合拳之下,五年来,我们党刹住了曾经认为刹不住的不正之风,向全社会有力证明,没有纠治不了的顽瘴痼疾、没有改变不了的歪风邪气。
永远在路上,越往后越严——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扭住不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过去“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有的规定沦为一纸空文,“八项规定”会不会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或者就是“一阵风”?“没想到中央是真下了决心,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丝毫放松,反而是越往后越严。”从怀疑到确信、从观望到吃下“定心丸”,这是不少干部群众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心态转变轨迹。
以实际行动彰显坚定决心。“八项规定”出台时,也曾有人质疑,随着党中央严抓狠治,重拳出击,又有“影响经济发展”“导致为官不为”等噪音不时出现、混淆视听。面对质疑、杂音,党中央始终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一步一个脚印把既定的目标变为现实。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人民群众拍手称赞,境内外舆论赞赏有加。成绩面前,我们党没有丝毫懈怠,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巩固深化”“把作风建设往深里抓、实里做” ……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中央纪委坚持高标准,越往后执纪越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力度不断加大,查处总量保持高位,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力度持续加大。以近三个月为例,4月、5月、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分别是3514、3991、5671起,处理人数分别是5023、5637、7518人,问题数和处理人数呈现逐月递增态势。
越往后执纪越严,体现在不只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还进行严肃追责;体现在不只抓早抓小、动辄则咎,还加大通报曝光力度,让震慑常在;体现在不只加强日常监督管理,还完善相关制度措施,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制度化……总之,踩着不变的步伐,以钉钉子精神步步为营,扎实推进。
在作风建设“新长征”路上,我们党必将以更大的力度、更严的标准、更实的措施,乘势而进、巩固成效、不断深入,坚决打赢作风建设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系列述评之三
以坚韧恒心常抓不懈
本刊记者 原晓红
“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对“四风”问题零容忍,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持之以恒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突出特点。
以上率下,压实责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
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重视作风建设,但作风问题总是抓一抓就好些,放一放就松下来,很多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变本加厉。原因何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症结就是没有抓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则放任自流。”
解决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优良作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思感,向全党全国庄严承诺:“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说到就要做到,承诺就要兑现。五年来,每逢中央全会、中央纪委全会和其他重要会议、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在重要讲话中对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无论出席会议、参加活动,还是考察调研、出国访问,都对安排方案亲自过问、严格把关,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
以实际行动向党中央看齐,各级党组织把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必须抓好的政治责任。五年来,江苏省委常委会74次对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规定、加强作风建设进行专门研究部署。浙江、山西、河南等地通过建立责任清单、开展履职情况报告、实施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职责。各级党组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构建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的常态机制,落实抓常、抓细、抓长的要求。
解决“四风”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治本就要从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一场场学习教育赓续接力、持续深化,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为锤炼党性、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搭建良好平台、打下思想基础。
铲除不良作风滋生蔓延的土壤,必须靠法规制度。《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数十部作风、纪律建设新规接连出台,《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把八项规定精神具体化、法规化,为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紧密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修订贯彻落实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把八项规定精神细化、实化、具体化。立“明规矩”,破“潜规则”,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在坚持中见常态。不少基层党员干部反映,纪律规矩越来越明晰,干什么都有了硬杠杠。
言出纪随,驰而不息——抓一项、成一项、巩固一项,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作风背后反映的是纪律,正风必须肃纪。
“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监督八项规定贯彻落实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就对此作出明确部署。五年来,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字当头、实字托底,从细节入手,在节点发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让八项规定精神充满了纪律刚性。
抓节点一以贯之。端午抓粽子、中秋抓月饼、元旦抓贺卡、春节抓烟花爆竹,五年来,每到重要时间节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节前早提醒、节中抓检查、节后严处理,持续形成高压态势。针对具体问题,严把纪律“戒尺”,抓一项、成一项、巩固一项,以具体问题的不断突破,带动了作风的整体转变。
越往后执纪越严。把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列入纪律审查重点,对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深挖细查、绝不放过,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从严执纪,新发生的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量开始下降,被党政纪处分人数比例逐年上升。一升一降之间,“说明我们党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四风’以来,对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给予严厉处罚,力度不断加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
公开曝光已成常态。2013年3月19日,中央纪委首次公开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2014年4月起,中央纪委网站每逢节点设立“每周通报”专栏。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步调一致,通过重要节点集中曝光、顶风违纪问题及时曝光、典型问题深度曝光,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强烈信号,极大强化了“不敢”氛围。“案例通报既向全社会表明我们执政党坚决反对‘四风’的决心和‘零容忍’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的警示教育”,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副组长高波说。
监督渠道畅通无阻。中央纪委先后开通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期间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等,构建来信、电话、网站、微信“四位一体”监督举报平台。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有机结合,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监督热情,让反“四风”的合力倍增、效果陡显。
“从初定原则到切实落地,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是动真格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燕继荣教授谈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打法和劲头,证明了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绝非权宜之计,体现了党中央的意志顽强、决心坚定。
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
高压态势下,“四风”问题在面上明显收敛,但并没有绝迹。成效面前,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最盼望的是保持长效。“分期多批式大操大办、巧立名目式多占用房、上山下乡式公款吃喝、改头换面式公车私用等问题,表明‘四风’问题在潜入地下。”中央纪委党风室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不坚持不足以深化,不深化也无以坚持。
魔高一尺,就要道高一丈。从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把监督八项规定贯彻落实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三次全会部署“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四次全会强调“依靠广大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使作风建设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到五次全会指出“警惕穿上隐身衣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六次全会明确对违规参加聚会的“要找本人谈话,令其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出深刻检查”,再到七次全会强调“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体现在作风建设全过程”。中央纪委始终高度关注“四风”问题新动向,年年都有新招数,不断释放新信号,推动纠正“四风”工作在坚持中不断深化,把“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
问题隐身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针对公款吃喝转入会所、隐身内部食堂、走进隐蔽场所等苗头性问题,中央纪委及时通过案例曝光等形式,推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创新查纠方式,掀开“青纱帐”,扒掉“隐身衣”,深挖细查隐形变异“四风”问题,让不正之风无所遁形。
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重点整治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上级部署决策,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仅仅当做口号等突出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巡视巡察和执纪审查发现的问题线索,完善问题线索移送机制,建立台账,挂牌督办。对巡视发现的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样,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等问题,严肃反馈、督促整改。
五年来,通过深入贯彻八项规定精神,解决了一些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八项规定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讲认真的具体体现”,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讲道。
永远在路上,贵在开好头,重在看方向。五年不懈坚守、砥砺奋进,作风建设助推全面从严治党迈出了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坚实一步。保持坚强战略定力,在锲而不舍中把作风建设成果发扬光大,一定能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战争,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
系列述评之四
以问题导向落细落实
本刊记者 沈叶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作风建设同样如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国两会不设红地毯、不摆鲜花,到基层换届清爽交接、不搞迎来送往;从中央领导出行不封路、不清场闭馆,到各地严格公车管理、严查公车私用……广大群众通过“小事小节”见微知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作风之变。
坚持问题导向,从点滴做起,从具体事抓起,落细落小落实,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
细处着手,实处发力——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抓住了问题也就抓住了具体
“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初,不少人疑惑,如此“芝麻小事”也需要中央来立规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说得明白:“既然作规定,就要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不痛不痒的,四平八稳的,都是空洞口号,就落不到实处,还不如不做。”
细微处见精神。对“小细节”的重视,彰显的正是党中央对作风顽疾动真格的“大决心”。
“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抓住了问题也就抓住了具体”,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2013年和2014年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聚焦作风建设不“走神”,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不“散光”。中央下决心清理整顿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等突出问题,对办公用房超标、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裸官”“小金库”“吃空饷”等“官场陋习”重拳治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刹住了,老百姓说“亲民爱民的共产党又回来了”。
抓细节,少了大而化之;抓具体,少了空话套话。从严禁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到狠刹公款送月饼节礼,再到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卡、禁止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我们党看住一件件小事,盯住一个个问题,守住一个个节点,以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作风整体的转变,起到的是“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把每一步走稳走扎实,才有可能“逐步深入”,积小胜为大胜,化量变为质变。盘点五年来狠刹“四风”取得的成效,无一不是得益于从严要求和务实行动,无一不是得益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锤一锤凿实。正如外媒评论所称,“习式整风”最大新意在其“实”,就是将目标确定在可以具体检测的项目上。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在作风建设实践中已成广泛共识。
细查深挖,寸步不让——铁面执纪绷紧纪律之弦,抓早抓小让铁规生威
四川省信访局副巡视员王渝春接受下级单位安排旅游、收受礼品,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今年端午节前,中央纪委对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这已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31批次。
以前很多党员干部没见过因为一餐饭、一顿酒、几张卡、几日游而丢“乌纱帽”,如今“因小失大”挨处分、被通报已成了常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铁面执纪正作风,抓早抓小严纪律,着力在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中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
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纪委历次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记录着工作部署的周密和细化,指向越来越精准:二次全会要求“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三次全会提出“一年一年抓下去,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坚决防止反弹”;五次全会要求“紧盯‘四风’的新形式、新动向,警惕穿上隐身衣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并明确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列入纪律审查重点,作为纪律处分的重要内容;六次全会要求“对在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线索,要深挖细查、决不放过”;七次全会进一步要求“发现和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仅仅当作口号等突出问题”。
每年都有新招数,不断释放新信号。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提高监督执纪问责的精细化水平,把纠正“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越往后执纪越严。我们看到,节前早提醒、严明纪律要求,节中抓检查、紧盯违纪问题,节后严处理、加强通报曝光,成为“不变的节奏”;拓宽线索来源,建立联动协作查处机制,积极从巡视、审计、执纪审查、社会案件中挖出“四风”问题,成为“熟悉的动作”;对执纪审查对象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深挖细查,并将之在违纪问题通报中单列,表述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之后、“违反组织纪律行为”之前,成为“惯常的做法”。
寸步不让的执纪在数据中得到印证。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6万多起,处理23.8万余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7万余人,其中有20名省部级干部、1300多名厅局级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不以恶小而纵之,不以责众而宽之。抓早抓小、正风肃纪,树起的是对纪律的敬畏、对规矩的遵循。
细化立规,强化执行——与时俱进织密制度的笼子,修订完善配套制度堵住执行中的漏洞
2016年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规范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待遇的文件,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待遇进一步作出规定,这是党中央率先垂范、拓展和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的又一力举。
要真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要用配套的条例、规定、细则、办法等制度让八项规定丰富、细化、可操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50余部有关作风建设的党内法规、规范性文件密集出台,逐步织就一张严密的制度之网。
靠制度正风,依规则问责。2015年10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出台,将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践行“三严三实”等具体要求转化为党内制度;2016年7月,《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印发,明确规定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严肃问责;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有关作风建设的“反对”“禁止”“不准”“不允许”等禁止性规定格外显眼……
“将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上升到党内法规的高度,反映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坚定决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说,十八大后,反对腐败、改进作风已经常态化、制度化。
通过建章立制、细化立规,增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科学性、系统性、长效性,各地区各部门围绕党中央一系列改进作风的制度规定,结合实际完善具体的配套制度,使规定更具体、标准更清晰。
天使和魔鬼都在细节中。落细落小才能落实,“小微题材”成就的是共产党人作风转变的“宏大叙事”。这一弥足可贵的经验,必将在未来的作风建设中继续发力。
系列述评之五
以实际成效凝聚民心
本刊记者 李靔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位人心向背,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抓起,上下戮力同心,汇聚起推进作风建设的强大力量。五年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党风政风为之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愈加向善向上,赢得了党心民心,厚植了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坚持问题导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抓住党的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十八届党中央从作风问题破题,坚决果断刹风肃纪,踏上了以作风建设凝聚民心的新征程。
坚定的行动来自对问题的清醒认识。一段时间以来,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突出。有的党员干部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高高在上、当老爷摆官架,有的拈轻怕重、贪图安逸,还有的物欲膨胀、纸醉金迷。“四风”问题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为强烈。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从王岐山同志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到三次全会明确“整治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再到五次全会强调“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民风社风”,六次全会要求“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力度”,直到七次全会强调“让广大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增加获得感”,在作风建设有关部署中,“人民至上”的理念一以贯之,密切党群关系的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
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痼疾,荡涤思想尘埃,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向全国人民交上了一本反“四风”的明白账。随后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促使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树立清风正气,群众不禁感叹“党的优良作风又回来了”。
人民的心声、心愿、心念就是民心。面对困扰群众的“苍蝇”“硕鼠”,党中央明确要求,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挺纪亮剑除“蝇贪”,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正风反腐带来的获得感。
畅通渠道,延伸触角——汇聚群众监督正能量,让“四风”问题无所遁形
作风建设为了群众,也必须依靠群众。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中央纪委“敞开大门”欢迎群众举报“四风”问题,不仅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醒目位置公开举报电话、网址、邮箱,还不断创新方式、多管齐下,方便群众举报“一键直达”——
2014年“五一”前夕,在官网首页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此后抓节点开设举报曝光专区成为惯例;
2015年6月1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开通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用手机就能举报身边的“四风”问题;
2015年6月19日,在官网开设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每月集中公开曝光各地查处的典型案例;
2016年1月1日,中央纪委开通“四风”微信举报平台,形成“一网一端一微”的立体化监督模式……
在中央纪委的示范带动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畅通“四风”问题监督渠道,受理群众举报。对来自各种渠道的问题线索,及时处置办理,对其中事实清晰、证据确凿的,从快查处、及时反馈,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铁面执纪问责,让群众感受到了纪检监察机关纠正“四风”的决心,有效调动了群众举报“四风”问题的积极性,形成群策群力、人人喊打的纠“四风”高压态势。
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些“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钻入“青纱帐”,但无论如何隐形变异,都躲不过群众的“火眼金睛”。福建省厦门市纪委细分12类“四风”问题,均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一键举报,河北省秦皇岛市上线“‘四风’问题人人拍”软件,湖北省汉川市向市民发放印有二维码的监督卡,鼓励群众以照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随时举报身边的不正之风。借助“互联网+监督”,使群众成为无处不在的“监督哨”,让隐形“四风”问题无所遁形。
群众监督为党内监督提供助力,也对心存侥幸者形成震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时代,监督触角将无所不在,执纪力度会不断加大,唯有打消“过关”念头,知止收手,才是正确选择。
正气上扬,浊气下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以作风建设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行动是关键,成效是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效如何,主要看解决了什么问题,群众满意不满意。
“春江水暖鸭先知。”干部作风有没有好转、“四风”问题清扫得怎么样,群众感受最真切,判断最准确,也最有发言权。2016年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报告显示,92.1%的群众认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正“四风”效果显著,比2013年提高10.8个百分点。数字反映出,作风建设有着广泛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取得的成绩也为人民群众高度认可。
“中央八项规定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会议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给予肯定。作风建设顺党心、合民意,其着力点,同样是党心民心的契合点。五年来,“八项规定”从一个新名词,变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效有口皆碑。
从严禁公款送礼、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到压缩会议、精简文件、减少评比达标、停建楼堂馆所,再到清理“裸官”“小金库”“吃空饷”,针对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问题,中央动真碰硬、坚决整顿,刹住了歪风邪气,攻克了作风积弊,驱散了“官场雾霾”。
北京北海公园内的乙十六御膳堂、杭州西湖景区公园内的吴山会馆等高端会所关停转型、还景于民,让市民感叹“终于不是只对少数人开放的私人领地了”。“特供”烟酒销声匿迹,高档餐饮、“天价”商品改走“亲民路线”,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表示,“以前饭店贵得离谱的螃蟹因降价而能让普通人接受”,均折射出官员特权与百姓福利的此消彼长。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庸懒散拖、高高在上等现象明显扭转,党员干部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正俯下身子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如今老百姓办事少求人、不求人,少跑腿、不跑腿,群众由衷为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和贴心服务“点赞”。
党风政风的持续好转,引领社风民风随之改善。公款节礼被禁,带动节日消费回归理性、社会交往回归情感,“光盘行动”日益成为自觉,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之风明显降温。中央八项规定施行五年,引领全面从严治党从破题不断走向深入,带动整个社会正气上扬、浊气下降,让全党全国全社会实实在在地感到了变化、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中央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系列综述之六
保持定力、深入推进——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本刊记者 张国栋
孙政才被立案审查,王三运接受组织审查……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数量不断刷新,目前已从今年初的240名更新为250多人。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忍不拔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和有效机制,既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也为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夯实基础。
保持坚强政治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反腐败斗争实践充分表明,党中央说到做到、一诺千金。
十八大后不久,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
此后,从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到在五次全会上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重要论断;从在六次全会上旗帜鲜明宣示“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到七次全会强调“要做到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5年来总书记这些振聋发聩、掷地有声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党中央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雷霆出击、铁拳惩腐,一方面群众拍手称快,另一方面“鱼鳖惊慌”。别有用心的人盘算着反腐败“差不多就行了”,但群众却担心“搞运动”“一阵风”。面对涌动的暗流和杂音怪论,面对人民群众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饱含深情的话语,破灭了有些人希图“缓缓手”的幻想,为反腐败斗争敲响“定音鼓”。王岐山同志多次指出,反腐败要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在对那些心存幻想者以当头棒喝的同时,也给人民群众吃下“定心丸”。
认识愈深入,意志愈坚定。腐败问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执政党永远会面对与腐败的斗争。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腐败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的特点,从宽松软走到严紧硬亦非一时之功,这些都决定了“永远在路上”。在广泛、热烈的赞扬声中,党中央始终保持冷静清醒,反复强调任重道远,惩治腐败必须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恒心和韧劲。
始终牵牢责任“牛鼻子”——深化改革、夯实责任,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永远在路上提供根本保证
“要坚持抓惩治和抓责任相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提炼概括的十八大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四点重要启示之一。在严抓惩治同时,牢牢牵住责任的“牛鼻子”,是十八届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把反腐败引向深入的鲜明特色,为反腐败经常抓、长期抓打下坚实基础。
一段时期以来,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反腐败成效不彰、反腐败形势严峻复杂,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管党治党责任不清、有的党委纪委责任担当不力。坚持鲜明问题导向,十八届三中全会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核心,对深化纪检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明确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厘清责任,关键看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5年来,党中央以上率下、率先垂范,为全党作出榜样、树起标杆。同时,通过出台问责条例、强化问责等有力举措,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有效破解“按下葫芦浮起瓢”难题,为深入推进反腐败积聚起澎湃而持久的正能量。
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纪检机关持续深化“三转”,聚焦中心任务,回归监督执纪问责主业。中央纪委调整内设机构,执纪监督部门数量和人力进一步加强,各级纪委把更多力量投入到正风反腐“主战场”;推动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找准职责定位、强化人员力量、理顺体制机制,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促进监督责任有效发挥,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实践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根本保证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深谋远虑、审时度势,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制定国家监察法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本目的就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目前,北京、山西、浙江3个试点省市改革取得实质进展,国家监察法草案也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强化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必将为永远在路上筑牢‘压舱石’。”有党建学者如是评价。
构建“三不”机制着眼长远——“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既肯定成效,也揭示建设“三不”机制必须在坚持中深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正是着眼标本兼治、立足于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科学判断,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反腐败基本战略,努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和有效机制。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就对此作出强调。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
真抓实干,善做善成。5年来,我们党以锲而不舍的态度和钉钉子精神,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大力推动反腐败“三不”氛围和机制建设。
重拳反腐,实现不敢腐。党中央宣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说到做到。5年来,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铸成压倒性态势。在强有力的震慑下,2015年有54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向党组织交代违纪问题,2016年这一数字达到5.7万,增长近10倍。有学者认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严惩腐败打出了“不敢、知惧的心理拐点”。
制度防腐,扎紧关住权力的“笼子”,推进不能腐。加强制度建设、依规治党是标本兼治的长远之举、必由之路。十八届六中全会系统集纳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深入思考、成功经验,审议通过新制定的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新修订的党内监督条例,为标本兼治提供重要遵循。5年来,以制定修订这两部重要法规为重要标志,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截至今年1月,制定修订70余部中央党内法规,制度之笼越扎越紧。这些规章制度系统配套、相互衔接,彼此贯通、纵横交错,开始体系化地发挥规范约束、促其“不能腐”的制度效应。
思想拒腐,筑牢“不想腐”的堤坝。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五年来党中央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紧紧抓在手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切实拧紧“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不断筑牢党性之基。同时,注重以文化人,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文化自信,培育高尚道德情操,涵养“不想腐”的思想观念。
“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三不”机制建设取得的成效。同时,“初步”“日益”“正在”也深刻揭示了“三不”机制的构建仍任重道远,必须在不断坚持中深化。
越是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越需要保持政治定力,反腐败斗争尤其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既高度肯定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又高瞻远瞩、清醒冷静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继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指明清晰方向。征尘未洗,号角又响。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17年第15、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