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一些学术研究人员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弄虚作假,剽窃抄袭,盲目追求论文、成果的数量,败坏了学术风气和道德。“天下文章一大抄”,抄袭和剽窃现已成为中国高校学术界最大的公害,有人戏称为“学术蝗祸”,其泛滥之广,已近法不治众的地步。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把它比作是日益侵害学术肌体的“癌症”。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教授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抄袭剽窃不治,学术将完。
有人根据媒体披露的高校抄袭和剽窃事件,总结了高校学术抄袭的几种方法,即“全篇搬用法”、“偷观点偷思想一隐性剽窃法”、“化名抄袭法”、“署名抄袭法”、“拼凑法”、“名编实抄法”、“抢先发表法”等等。
王铭铭“抄袭事件”。北大博导王铭铭 1998 年出版的著作《想象的异邦》共 32 万多字,却有 10 万字左右来自他自己所翻译的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王铭铭曾留学英国 8年,近年来“著述甚丰”,曾在 13 个月内出版了 11 本书。此事发生后,北大迅即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最后决定免去他担任的所有职务。王铭铭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也“感到深深的痛悔”。
杨敬安“抄袭事件”。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杨敬安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人工智能研究界广为人知。 2000 年,一位以色列博士向一学术网站投诉,反映杨敬安在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里,几乎逐字逐句地抄袭这位博士的论文。 2001 年 9 月,合肥工业大学调查证实,截至 1999 年底,杨敬安有 6 篇论文严重抄袭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杨敬安随后被开除党籍。
“胡黎明事件”再次引发媒体关注。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胡黎明,从 1991 年毕业留校,到晋升教授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只用了两年时间,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博导之一。 1997 年,他在博士毕业论文里剽窃他人成果的丑闻被公开揭露。据调查,他将国外科学家送他阅读的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的精彩内容攫为己有,再加上其他科学家的专著内容,拼凑成自己的博士论文。“胡黎明事件”还引发了其院士导师的学术道德问题和经济违法行为,导致这位院士被除名。
涉嫌抄袭 40 篇论文,被开除党籍。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原浙江台州师专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副教授莫菊初自 1996 年以来,采用偷梁换柱、冒名顶替的手段,将他人的学术论文《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等 12 篇,以自己的名义上报有关评审组织,骗取了副教授任职资格和台州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原台州市第二届青年科技新秀、原台州师专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并获得奖金、津 ( 补 ) 贴等人民币 45245 . 60 元。此外,莫还以作者的名义冒名顶替其他论文 28 篇。为此, 2001 年 6 月,浙江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取消了莫的副教授任职资格。 2001 年 7 月台州市人民政府、台州市委组织部、原台州师专取消了莫的相关荣誉。 2001 年 12 月 29 日,台州市纪委给予莫开除党籍处分,并收缴全部违纪所得。